扶沟是这样创新发展擦亮蔬菜品牌的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赵春喜通讯员李富*王新生

初夏的河南扶沟,生机盎然。曹里乡胡横村占地多亩的巨型棚蔬菜园区,一望无际的大棚,宛如白色的海洋。

“每个棚占地10亩左右,一年种植两茬,净收入20多万元。”年5月7日,园区负责人、扶沟县惠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樊建国介绍。

“园区采取的是‘大集群+小农户或贫困户+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模式,菜农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合作共赢。”曹里乡*委副书记王三伟介绍。

该模式就是在*府引导下,通过土地流转,划出蔬菜种植园区,在打造水、电、路、渠、桥通与土地平整“五通一平”的基础上,附近村菜农承包大棚,成立合作社,选出德高望重的负责人,菜农管理各自的大棚。合作社统一购买建棚物料、统一专业队伍搭建。社员供种、生产标准、管理技术、采收、销售也全统一。

目前,扶沟县这种发展模式的合作社已有家。

扶沟是全国果菜十强县、河南省蔬菜生产第一大县,蔬菜是扶沟响当当的品牌。前几年,由于受自然灾害、人工成本等因素影响,扶沟县蔬菜生产一度出现波动。

如何重振蔬菜生产雄风,是该县一道不好解的方程式。

经过近几年艰辛探索,答案明朗:即按照“五大发展理念”,进行模式创新、技术创新、资金扶持发展蔬菜产业。

“把西瓜苗芽嫁接到南瓜苗上。第一,下针的时候要35度的斜角;第二,西瓜苗的秆必须在1—1.5厘米之间。”在吕潭乡运来种植专业合作社瓜菜育苗基地,负责人焦运来正在给工人进行现场技术培训。

在此学习的吕潭乡林湾村村民林根说:“学会了嫁接技术,自己用着方便,还能出去挣钱,一天能挣个三四百块钱呢。”

现在,老焦的育苗基地已培养了30多名成熟的嫁接技术人员,每年可培育*瓜、西瓜等优质种苗多万株。扶沟县这样规模的现代化育苗基地已有12家。

为了强化科技对蔬菜产业的支撑和推动,扶沟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技术推广网络,培养了多名农民蔬菜技术人员,并长期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蔬菜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联合,全力打造从种子种苗培育、蔬菜园区建设,到蔬菜深加工、物流配送的全产业链条。

为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该县每年还拿出万元,对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务工的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户等新建的日光温室、巨型棚、钢骨架棚等,每亩分别给予3万元、0.4万元、0.3万元的蔬菜种植补贴。

目前,该县有千亩以上蔬菜园区12个,百亩以上蔬菜园区个,蔬菜播种面积52万亩,年产量万吨以上,产值达46.8亿元。

“下一步,我们要在制定《扶沟蔬菜产业(—年)发展规划》、筹办好首届中原蔬菜博览会的基础上,努力建设国家级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力打造‘中原菜都’,使扶沟蔬菜品牌更响亮,让扶沟蔬菜走上更多家庭餐桌,出口更多国家和地区。”扶沟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刘梦珂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zhouzixun.com/afhgx/359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