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以前的波斯是丝绸之路的中转贸易地

友谊之花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古史传说"神农氏"为遍尝百草,备历艰辛,选出可供食用的谷物,观察天时地利,创制斧斤耒耜,教导种植谷物。从岭南到漠北、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的辽阔大地上,尤以*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农业文化的发展为人民提供了物质生活资料,也为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西汉以来的西域是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丝绸之路所说的西域是除葱岭以东的地区外,还包括中亚、西亚,南亚,东欧,北非等广大地区。

西汉时期,中国同波斯的关系一直交好,汉武帝时期,派张骞访问安息国。(安息国即波斯,今天的伊朗,其不同时期称谓:公元前年,居鲁士大帝建立了波斯帝国;公元前年建立了帕提亚帝国,又称安息帝国;公元年,建立了萨珊王朝……直至今天的伊朗。)张骞通使西域,丰富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促进了中国和西域物质文化交流。

 萨珊王朝(波斯)时期是中国丝绸的主要消费王国,也是中转地。当时的波斯是中国、西域、欧洲在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因此波斯语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通用语言”。波斯强盛时与罗马帝国并驾齐驱。

汉文化传至西域,西域文化传来中国。丝绸、瓷器随同茶叶传到西域,返程时将西域的特产带回我国,如葡萄、胡桃(核桃)、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胡瓜(*瓜),毛织品、毛皮等等,一些陌生物种也陆续传入中国。此时,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也传入中国,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波斯等国的西域乐舞也盛行于长安。

中国的打井、炼铁、制漆、缫丝等工艺源源传入伊朗等西亚诸国,古代波斯国最先发明葡萄酒酿造,葡萄的传入是中国西汉中期。中国、伊朗等国的“丝绸之路”也全面畅通,为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开辟了新的纪元。

唐朝,两国的友好往来进入鼎盛时期。当时,中国书籍中称伊朗为“波斯”,这一称谓一直沿用到近代。

宋朝,造船业开始发达,罗盘针相继使用,许多波斯人经由海路来到中国广州、扬州和泉州等地经商,安家落户。海上“陶瓷之路”由此而来。

友谊常青

据记载,中国发行钞票的方法在元朝传到了波斯,后来,波斯钞票上的图案还保留了中国文字。当时,两国的史学家还合编史书“史集”。中国与伊朗通过丝绸之路在*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领域均有交流合作,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zhouzixun.com/afhgx/427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