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谈吃,谁愿意只吃萝卜白菜

说起春节,大吃大喝是免不了的。我们在春节吃喝之时,谁又能想到,很多食品,都是来自国外?

春节的喜庆,很容易让要滋生自豪感。沉浸于自豪之中,总是会想到地大物博之类。可是,我们伸手可触的食物,大多来自国外。如果没有从国外引进,我们的食物能有多少呢?

先说葡萄,葡萄可以说太普通了,以至于我们会以为一直产自中国。其实,葡萄进入中国,那还是西汉张骞通西域的事。

核桃,也是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后才传入中国。

芝麻,同样是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后才传入中国,开始叫胡麻。

*瓜,当然也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开始*瓜叫胡瓜,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赵,立国者石勒是羯族,他对于称胡极为反感,立了一条法令,凡是说话写文章称“胡”者,就要问罪。于是,胡瓜改名叫*瓜。

石榴,也叫安石榴,大概在西汉中期才传入中国。《博物志》记载:汉张容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安石国也就是安息,即今伊朗。

菠菜,原产地为波斯,唐太宗时期由尼泊尔作为贡品传入中国。

西瓜,一看名字,就名是外来物种。西瓜原产非洲,后来传入到西亚。可能在西汉时已经传入中国,但西瓜的大规模种植,可能要到南宋时期,也是在南宋才开始出现西瓜这个名称。

再说说胡椒。胡椒是辛香味调料。《吕氏春秋》记载:“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在胡椒、辣椒传入中国之前,花椒、姜、茱萸是民间使用的主要辛辣味调料,称“三香”。说起茱萸,有些文化的人会觉得眼熟,“遍插茱萸少一人”,这诗句很多人读过,可是现在看过茱萸的人,可能极少。胡椒原产地为印度,何时传入中国?可能是西汉通西域之后,也可能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之后的事。只是,胡椒传入中国后,一直没有在中国广泛种植,以至于胡椒一直以奢侈品而存在。到宋元时期,胡椒还是依赖进口,而且价格昂贵。明朝初年,胡椒还是被人视为与人参、燕窝等价,官商之间彼此迎来送往时,一斤胡椒,成为厚礼。

当时的中国人,想口中有一点辛辣味,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后来,辣椒来了。中国人的口味被彻底改变。

哥伦布到达南美洲,发现了当地的辣椒。明代后期(16世纪末)辣椒始传入中国,对辣椒的最早记载见于年的《遵生八笺》,“番椒,丛生白花,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徐光启《农*全书》载:“番椒,亦名秦椒。色红鲜可观,味甚辣。”

辣椒,适应性强,易于广泛种植,产量也不低,因此当价格便宜,而辣椒的辣味比胡椒道强烈得多。辣椒出现后,胡椒被从调味品之王的宝座上拉下。而且辣椒改变了中国人的口味版图。说起辣椒,总会让人想到湖南、江西、四川这几个省份,有“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之说。而说起吃辣椒,似乎给人是“自古到来”的感觉,其实中国人吃辣椒也才四百多年的时间,并不是什么历史悠久。你还真以为,辣椒是中国味啊

还有花生、西红柿、向日葵,还有南瓜,都是原产美洲,在明朝末年传入中国的。我们这里,到现在都还是叫南瓜为番瓜。

但凡是还有胡字的品种,基本上都是在西汉以后从西域传入中国。但凡是带有番字的品种,基本是都是在明朝末年传入中国的来自美洲的品种。

在哥伦布年发现新大陆后,产自美洲的品种在来后就传到中国,丰富了我们的餐桌。再想一想,现在那些遗老遗少般的闭关锁国言论,真是不胜感慨。

难道,我们过春节,就只能吃白菜、萝卜?啊,胡萝卜也是13世纪由伊朗传入到中国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zhouzixun.com/afhhy/430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