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态特征
生活型:一年生攀援草本;
枝:卷须不分歧,叶柄长10-16(-20)厘米;叶宽卵状心形,长、宽均7-20厘米,两面被糙硬毛,具3-5个角或浅裂,裂片三角形;
花:雌花单生,稀簇生;花梗长1-2厘米;子房有小刺状突起;
果:果长圆形或圆柱形,长10-30(-50)厘米,有具刺尖的瘤状突起,极稀近平滑;
种子:种子小,窄卵形,白色;
二、生物学习性
(一)温度
黄瓜喜温暖,不耐寒冷。黄瓜高温35℃光合作用不良,45℃出现高温障碍,低温-2~0℃冻死,如果低温炼苗可承受3℃的低温。
10~32℃。一般白天25~32℃,夜间15~18℃生长最好。
20~25℃,最低为15℃左右。
10~15℃。
(二)光照
黄瓜对日照的长短要求不严格,华南型品种对短日照较为敏感,而华北型品种对日照的长短要求不严格,多数品种在8~11小时的短日照条件下,生长良好。
(三)湿度
黄瓜产量高,需水量大,适宜土壤湿度为60~90%。黄瓜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90%,空气相对湿度过大很容易发病,造成减产。
水分不宜过多,土壤湿度60~70%;
必须供给充足的水分,土壤湿度80~90%。
(四)土壤
黄瓜喜湿而不耐涝、喜肥而不耐肥,宜选择富含有机质的疏松、透气的肥沃土壤。黄瓜喜肥,整个生长过程中对养分的吸收以钾为最多,氮次之,再次是钙、磷、镁。
5.5~7.2之间,但以pH值为6.5最好。
三、种植技术要点
冬季大棚是保护地黄瓜生产产量较高、效益较好的栽培模式。做好冬季大棚黄瓜栽培,是提高黄瓜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关键,其核心技术是选择适宜品种、做好定植后管理与病害防治。
(一)选择适宜品种
冬季大棚黄瓜要经历较长时间的低温、弱光条件,在品种上必须选择耐低温、耐弱光、分枝少、根瓜节位好、抗病力强的品种,并要求瓜条在低温条件下能较快生长。当前华南地区常用的品种有早青三号、粤秀三号、早青二号等,也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品种。
(二)合理定植
一般在定植前10~15天扣棚,扣棚7天后浇水造墒,浇水3天后通风散湿。定植前3~5天深翻土地、整平地面,并进行施肥。黄瓜是喜肥耐肥作物,加之大棚黄瓜生长量大、产量高,需肥量较大,故应增施肥料,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一般亩施腐熟有机肥~公斤、三元素复合肥60~公斤作为基肥。定植时选择大小一致的苗,在晴天午后光弱时开浅沟定植。摆苗时子叶方向要一致,培土深度以保持苗坨与垄面相平为宜,并向沟内浇水,浇水要浇足浇透,然后覆盖地膜,在膜上定植部位开口,把黄瓜苗引出膜外。一般定植株距25厘米、行距60厘米左右,每亩定植约株。
(三)定植后管理
1、温度管理
黄瓜定植后至缓苗阶段管理的重点是提高地温、气温,促进黄瓜缓苗。
尽量使地温达到15℃以上,促进新根生长。
温度不超过35℃不放风。
控制浇水,对大棚实行变温管理,即白天上午控制在25℃~30℃,午后20℃~25℃,20℃时关闭通风口,15℃时可以加盖草毯保温。
应逐渐加大通风量,并注意控温。
外界气温逐渐升高,此期要充分利用揭盖草帘和开闭通风口来调节棚内温度,使棚温白天保持在26℃~30℃,早晨拉帘前保持在12℃~14℃,以利于黄瓜正常生长。
2、肥水管理
浇水施肥应视苗情、天气及土壤状况灵活掌握。冬季大棚黄瓜追肥原则应本着“前轻后重,多餐少食”。
进行追肥,亩施尿素5~7公斤或三元复合肥15~20公斤随水浇施;
追施三元复合肥15~20公斤;以后每隔1周浇水1~2次。
为延长采收期,可在结瓜盛期之后,叶面喷施0.5~1%尿素溶液和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
3、病害防治
此期黄瓜易发生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角斑病、灰霉病、白粉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以上病虫害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育苗管理中每周进行一次药剂防治处理,采用广谱的杀菌剂百菌清、多菌灵、可杀得等药剂进行轮换使用,阴雨天气推荐使用烟熏剂代替喷雾防治,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4.长势管理
整枝落蔓:使植株高度保持在1.3米左右,南低北高,以利受光。
具体方法:将黄瓜茎基部的蔓落下,盘在地面上,使黄瓜植株生长点位于1.3米左右的高度,保持整个棚内黄瓜顶端基本在同一平面,并摘掉老叶、病叶,每株保留20片以上的有效叶即可。
5.合理采摘
成品瓜一般每株黄瓜保留2~3个正在膨大的瓜条为宜,长势强的可多留晚摘,弱的可少留早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