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来,*瓜成了不少家庭餐桌上的“熟面孔”。但是,常有传言说顶花带刺的*瓜、长得弯曲的*瓜都喷洒了雌激素或者避孕药,是不能食用的。
那么,这些*瓜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可以肯定的是,*瓜顶花带刺并非是由于使用了雌激素或避孕药,而是由于*瓜自然单性结实产生或是被涂抹了植物生长调节剂造成的。《扬子晚报》报道称,*瓜的花基本上是雌雄同株异花,偶尔也出现两性花。*瓜果实为假果,可以不经过授粉、受精而结果,结出顶花带刺的*瓜。
另外,冬春季在保护地中进行*瓜栽培,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雌花数量多,坐果率低,影响*瓜产量,农户因而常常在开花当天或前一天用浓度约为50毫克/升的氯吡脲药液(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涂抹花柄,以提高坐瓜率、增加产量。因此,冬春季节中,使用氯吡脲产生的*瓜单性结实会形成顶花带刺*瓜。
关于弯*瓜的形成,《羊城晚报》介绍,*瓜的形状是直的还是弯的,跟避孕药没有关系,而取决于*瓜的品种、产地等因素。新华网刊文称,一般来说,直*瓜才属正常。如果水温、光、水、肥等条件比较好,*瓜植株生长健壮,直*瓜出现的比例就多。
但是,如果环境条件不好,出现低温弱光、高温强光、缺水、养分不足等情况,导致*瓜早衰或者生长不良,植株结出的弯*瓜比例就会比较高。
那么,顶花带刺的*瓜和弯*瓜到底会不会影响人体安全呢?
千龙网认为,目前的科技研究中,人类还没有发现蔬菜瓜果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会对人和动物产生作用。因此,合规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安全用量的情况下,人们食用带花的*瓜是没有问题的。
据《羊城晚报》报道,我国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要求十分严格,登记前需进行大量科学试验,只有证明其对人体、动物及环境不会产生不利影响才获批准。另外,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用量少、浓度低,加上多用于花期和坐果初期,有足够时间降解,待*瓜成熟采收时,即使个别有残留,含量也微乎其微了。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分子农业生物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翟文学(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植物、农业生物学、农作物育种、基因研究、基因克隆培育、植物分子遗传与分子育种等领域)进行科学性把关。
文章来源
人民网-科普中国
责任编辑
季文彬李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