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丝绸之路给中国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中科爱心救助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80416/6169852.html

张骞将西域的新农作物引进到中国。如葡萄、苜蓿、胡葱、胡荽、胡瓜(*瓜)、胡麻(芝麻)、胡桃、红花、无花果、安石榴等。这些引进之物,首先在京师离宫别馆种植,作为示范,以后逐渐推广到民间,便传播开去。

张骞引进的水果

“苑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别观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今北地诸州旧安定、北地之境往往有苜蓿者,皆汉时所种也。”马匹也大大繁殖。西北各郡,地域辽阔,水草丰盛,成为天然大牧场。“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

为了迎接从西域乌孙国和大宛国得来的好马,汉武帝将乌孙国的好马称为“西极”,将大宛国来的汗血马称为“天马”,也专设酒泉郡通西域各国,各国使者因此多则数百,少则百十人地通行于汉朝。

酒泉郡

因为经济的交流,在两汉,丝绸之路虽往返不易,一趟出使,往往都是数年或近十年往返一次,但丝绸之路终于延续下来。经济上的往来是互惠的,中国古代是以陆上交易为主的,所以,由张骞通西域到班超通西域,主要走陆上丝绸之路,这是十分艰辛的事。

公97年,东汉和帝永元九年,班超的副使甘英曾到达波斯湾边,且西望罗马帝国,而终因闻听海道艰难,放弃去罗马帝国建立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望。所以《后汉书·西域传》载:

班超的副使甘英

“论曰:西域风土之载,前古未闻也。汉世张骞怀致远之略,班超奋封侯之志,终能立功西遐,羁服外域。……莫不献方奇,纳爱质,露顶肘行,东向而朝天下。故设戍己之官,分任其事;建都护之帅,总领其权。……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其后甘英乃抵条支而历安息,临西海以望大秦,拒玉门、阳关者四万余里,靡不周尽焉。”

这里总结了西汉自张骞开辟西域通道至班超任通西域使者,汉朝*府因之设西域都护府,实行边疆屯田制,设立通西域邮置使得丝绸之路持续开通,使得各国商人顺此道路络绎不绝进行物资交流。

甘英止步于波斯湾,虽未直通罗马帝国,已可“临西海以望大秦”。当时中国对西域的通商距离,从玉门关、阳关算起,也已四万多里了。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上对外贸易的一个重点是丝绸的输出。

丝绸贸易

汉代时由于中国在周边世界中经济发达,故对外贸易也相当发达。但当时的贸易是一种顺差贸易,也就是出口远远超过进口。而在出口商品中主要是丝绸。原因很简单,中国是世界上育蚕和织丝最早的国家,传说中*帝的妻子嫘祖发现野蚕,对之驯化,因之养蚕和织丝的技术随之逐渐发展起来。

到汉代时丝织业日益发达,先秦时仅供老年人享用的帛之类,所谓“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的状况早已大大改变。社会阶层的人士都能穿丝绸了。

西汉昭帝时的桓宽在记载盐铁辩论会议的《盐铁论》中说:

“今富者縟绣罗纨,中者素绨冰锦,常民而被后妃之服,亵人而居婚姻之饰。夫纨素之贾倍缣,缣之用倍纨也。”

也就是说,汉朝时富有人家被褥都是刺绣的绢制作的;中等人家也身穿较厚的素色或花色丝织物;普通人家都可穿过去后妃们才能穿着的丝质衣物;连人们的内衣都可穿着过去结婚时才能穿戴的丝织服饰。这都是因为丝织物很普遍。

世界上最轻的衣服素纱襌衣

作为丝织物来说,纨素的价钱贵于缣的价格一倍,因而缣的使用更广泛,书画等也用缣来制作。正因为汉代织丝、养蚕技术的发达,每个家庭,妇女都从事丝织业。生产的丝织物、生丝,均可以成为家庭收入与开支的重要经济来源,故而,作为出嫁妇女,其重要的家内劳动就是织丝。

《汉乐府》中多处写到这点。例如:

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这是汉代的原作,诗中反映了一位被休弃的前妻向前夫打问新娶之妻的情况,却从前夫口中听到丈夫不满意新娶的妻子,主要原因在于新娶妻子织丝技艺比旧妻差多了。这个差,不仅在于织丝的数量,而且在于质量,因而,导致的后果是家庭收入明显减少。新妻仅能织缣,而旧妻能织素。新妻一能织一匹缣,而旧妻一日织五丈多素。再折合成货币,一匹缣仅能卖得素价的一半,那旧妻织素所得收入,比新妻要多到近两倍了。所以丈夫才自己说出:“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汉代货币已大量使用,按汉代法律规定,每个家庭除向国家缴纳十五分之一的田租税收外,还要缴人头税,即以成年人要缴的算赋是每人每年120钱;如果家中有15—30岁未出嫁,或出嫁后丈夫故去未生子而归回娘家的女子,则每人要缴五倍的算赋,即600钱。

汉代货币

此外,男丁一年要在地方服一月的徭役,到边疆服役三日。人们不可能自己亲去,便折合成更赋共2300钱。当然,家庭日用油、盐、柴、米等,要花费的也是钱,这些钱自然均靠家庭妇女织丝出售所得。因为从事丝织业获钱比农耕容易得多,所以汉代社会出现重手工纺织业、商业,轻农耕的现象。

司马迁写道:

“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伯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一般的小老百姓,目光是逐利的,你家中只有十个钱,他瞧不起你;你有一百个钱,他就畏惧你;你有一千个钱,你就可役使别人;你有一万钱,就可雇用奴仆。这是很自然的物质财富观。

那么,因为贫穷寻求致富的办法,则是从事农业不如从事手工业;从事纺织刺绣业不如开商店。这些工作,虽然在社会排位上算末等职业,然而却是贫穷人致富获得资本的来源。

所以司马迁目睹汉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感叹道: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家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参考资料:《汉乐府》

作者简介:本文系陈雨说综合的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zhouzixun.com/afhzp/429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