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排在第十七位,在秋季节气中排第五。此时太阳到达*经°。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进入寒露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规模,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在冷高压控制之下,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雨季结束。因此寒露时节的气候特点是,南方秋意渐浓,风凉气爽,少雨干燥;北方则从深秋进入冬季。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河流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春秋时代,就定出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节气,以后不断改进与完善,到了秦汉年间,有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公元前年,西汉武帝时期,邓平等制定《太初历》,正式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圭表测影法在*河流域测定节气。
二十四节气依次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寒露过后,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与白露时相比气温低了很多,露水寒冷,故名“寒露”。我国民间也有“露水先白而后寒”的谚言。
寒露传统习俗主要有登高、赏枫叶、吃芝麻、饮菊花酒等。
登高
由于寒露与重阳节相近,气候宜人适于登山,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渐渐成了寒露时节的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寿”。
赏红叶
寒露时节,枫叶开始红了,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
吃芝麻
寒露天气由凉转冷。中医四时养生理论主张“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此时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因此民间就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芝麻有补肝、养发、生津、通乳、润肠的作用,可广泛应用于食疗,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医药学专著里都很高的评价。芝麻也有利于排*,谚语说:“芝麻绿豆糕,吃了不长包。”用芝麻榨取的香油,不仅是热菜和凉拌菜的调味佳品,更有润肠通便,润嗓利咽,延缓衰老的功效。芝麻制作的食品还有芝麻酥、芝麻烧饼等,都广受欢迎。芝麻分为白芝麻和黑芝麻。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药用以黑芝麻为好。谚语:“嚼把黑芝麻,活到百岁无白发。”
吃花糕
由于寒露与重阳节相近,重阳吃花糕的习俗也是寒露的习俗。人们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金钱花糕”。粘上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饮菊花茶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寒露三候言“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始*华”。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既可观赏,又可餐可药。菊花茶口感清雅通透功效清火明目,是秋日的佳饮。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吃柿子
民谚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此时的柿子恰好成熟,正是吃柿子的好时候。其所含的维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一到两倍,经常食用有利于补虚、止咳、利肠、除热。(提醒:空腹食柿子易患胃柿石症,所以最好饭后食用,尽量少食柿皮。同时也要控制食量,不宜同食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等食物,患有慢性胃炎者、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胃大部切除和糖尿病人不宜食用。)
寒露相关的农谚
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
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
寒露到霜降,种麦就慌张。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寒露到霜降,种麦日夜忙。
要得苗儿壮,寒露到霜降,夏至两边豆,重阳两边麦。
白露谷,寒露豆。
寒露收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豆子寒露使镰钩,地瓜待到霜降收。
豆子寒露动镰钩,骑着霜降收芋头。
寒露到,割晚稻;霜降到,割糯稻。
棉怕八月连阴雨,稻怕寒露一朝霜。
寒露前,六七天,催熟剂,快喷棉。
寒露不摘烟,霜打莫怨天。
寒露不刨葱,必定心里空。
寒露有雨,以后多雨。
寒露若逢天下雨,正月二月雨水多。
寒露少雨水,春季多大水。
寒露阴雨秋霜晚。
寒露雨风,清明晴风。
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
寒露柿红皮,摘下去赶集。
时到寒露天,捕咸鱼,采藕芡。
寒露节到天气凉,相同鱼种要并塘。
寒露农事歌
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
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
留种地瓜怕冻害,大豆收割寒露天。
*烟花生也该收,晴朗天气忙摘棉。
贪青晚熟棉花地,药剂催熟莫怠慢。
大棚*瓜搞嫁接,保温保湿是关键。
紫红山楂摘下来,鲜红石榴酸又甜。
果品卸完就管树,施肥喷药把地翻。
采集树种好时机,乡土种源是重点。
畜禽喂养讲技术,怀孕母畜细心管。
越冬鱼种须育肥,起捕成鱼采藕芡。
寒露相关的诗词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池上》
唐·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玉蝴蝶》
北宋·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
遣情伤。故人何,烟水茫茫。难忘。
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宋·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后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败荷鹡鸰图》
明·唐寅
飞唤行摇类急难,野田寒露欲成团。
莫言四海皆兄长,骨肉而今冷眼看。
《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
唐·严维
上客南台至,重阳此会文。菊芳寒露洗,杯翠夕阳曛。
务简人同醉,溪闲鸟自群。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参*。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
当代·贵谷子
红叶深秋凝景象,蝉噤荷残偶见霜。
晨早洦塘腾雾气,袅袅轻盈舞逸上。